国信证券51.9亿收购万和证券96.08%股权获深交所审核通过! 这场深圳国资系券商内部整合,不仅瞄准了海南自贸港的跨境金融红利杠杆软件,更可能掀起新一轮券商并购潮。
一、交易核心:从停牌到过会,速度堪比“深圳效率”
2024年8月,国信证券突然宣布停牌,拟收购万和证券53.09%股份。 短短一个月后,交易方案升级,收购股份比例从53%暴增至96.08%,交易对手也从1家扩大到7家,包括深圳资本、鲲鹏投资等深圳国资系公司。 到2024年12月,交易价格最终敲定为51.92亿元。
2025年4月,深交所受理申请,仅用两个月就完成问询、回复和过会。 从首次停牌到审核通过,全程不到一年,堪称“深圳速度”的典型操作。
二、为什么是万和证券? 海南牌照成关键筹码
万和证券虽然规模小(2023年总资产仅131.62亿元,行业排名第85),但两大优势让国信心动:
海南自贸港“通行证”:万和证券注册地在海南,可直接参与QDLP(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)、跨境REITs等试点业务,这是国信证券当前欠缺的“跨境金融门票”。
区域网点资源:万和证券49家分支机构中杠杆软件,三分之一在粤港澳大湾区,三分之一在长三角及北京、成都等核心城市,填补了国信证券的部分区域空白。
但万和证券的业绩波动明显:2022年亏损2.79亿,2023年盈利0.62亿,2024年前11月净利润仅0.29亿。 有投资者调侃:“买了个‘小而美’,但‘美’得不太稳定。 ”
三、整合方案:5年过渡期,海南业务成突破口
根据方案,国信证券将保留万和证券在海南及广东的15家分支机构,其余网点裁撤或并入国信体系。 同时,万和证券未来主攻海南自贸港跨境业务,国信则提供资金、技术支持和客户资源。
为平稳过渡,国信申请了5年整合期。 期间,万和证券独立运营,但财务和风控由国信统一管理。 此外,国信将投入3亿元升级IT系统,并补偿约0.8亿元用于冗余员工安置。
四、行业影响:券商并购潮再添一把火
2025年被称为“券商并购大年”,已有7起并购案推进,包括“国联+民生”“浙商+国都”等。 但与跨区域并购不同,“国信+万和”是深圳国资系内部整合,目标明确,减少同业竞争,集中资源冲击头部券商。
合并后,国信证券总资产将达4761亿元,从行业第12名跃升至前10。 但短期内,万和证券的低盈利可能摊薄国信每股收益约5.5%。
五、海南概念股要火? 券商抢滩自贸港
海南自贸港的跨境金融政策,是这场并购的核心卖点。 国信计划3年内将万和证券的跨境资管规模从5亿做到50亿,并借助其试点资格拓展创新业务。
目前,已有13家券商在海南设立分支机构,但拥有本地牌照的仅万和证券等3家。 分析人士指出:“海南自贸港的跨境业务蛋糕,可能先被‘地头蛇’分走一大块。 ”
六、股民最关心的问题:利好还是利空?
股价表现:6月20日,国信证券股价微跌0.54%,收于11.07元。 近5个交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超1.4亿元,市场观望情绪浓厚。
长期价值:并购溢价率仅1.01倍PB(市净率),低于行业平均。 但整合成本高、周期长,短期业绩提升有限。
有散户直言:“现在买国信杠杆软件,等于押注海南自贸港的未来。 但政策红利能不能兑现,还得看五年后。 ”
辉煌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